新闻速递

News Republic

29

2025.10

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在国家级赛事斩获12项奖项

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我校人工智能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表现优异,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1项。
本届赛事吸引国内外50万余名师生积极参与,累计提交作品17万件。该竞赛于2023年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单,2025年入选《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与设计大类竞赛指数》目录,是广受关注的重要高校赛事。
人工智能学院构建“产·教·赛·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训教学与产业实践对接”原则,打造阶梯式能力培养链。低年级课程嵌入校级、省级赛事基础项目,高年级参与国家级综合赛事,同时将竞赛主题与课程项目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以高水平竞赛标准开展创作实践,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显著提升了学生项目开发、团队协作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成效显著提升。
查看详情

29

2025.10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侯志刚应邀来我校举办学术讲座

10月27日,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侯志刚教授应邀来我校举办《“礼”与“器”——设计文化可持续性的理论构架与现代性转译》专题讲座。相关处室和学院领导,以及美术与设计学院和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的师生代表参加讲座,美术与设计学院蒋世国院长主持。
侯志刚院长以“礼—器”一体的设计理论构架为核心,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深具启发的思想盛宴。他指出:“设计的本质是将文化的‘秩序与灵魂’通过尺寸、材质转化为可触摸的物质实在。”这一观点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强调器物不仅是功能的载体,更是文化的具体呈现。在文化现代性转译方面,侯院长提出“三层次转化”理论,即形制延续、功能创新与精神传承,为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路径。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展现出对设计学科发展的持续关注与高度热情。
科研处处长董孟怀作总结,对侯志刚院长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现场师生普遍认为,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课程思政”实践课。与会教师深入探讨了侯志刚院长提出的“礼—器”一体理论,认为该理论深刻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蕴含的价值导向和家国情怀,为设计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启示。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与实践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自觉将设计创作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在创新中彰显文化自信、传递时代价值。
查看详情

28

2025.10

我校成功举办2026届毕业生秋季校园双选会

10月25日,河北传媒学院2026届毕业生秋季校园双选会在兴安校区体育场举办。副校长高晓峰到场指导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就业工作负责人、全体毕业班辅导员来到现场,对毕业生提供求职指导并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
活动现场,副校长高晓峰针对我校专业特点、毕业生综合素质以及企业用人需求与现场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的服务,各学院要主动对接用人单位,积极动员毕业生主动求职、尽早就业。
双选会气氛热烈,各企业展位前人头攒动,毕业生围绕岗位需求、职业发展路径等问题主动与企业招聘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展现出积极的求职态度。多家单位负责人表示,我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为方便参会毕业生的政策咨询,活动现场设置了毕业生求职一站式服务区,设有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应征入伍咨询、西部计划和乡村振兴项目政策咨询、AI数字赋能就业、简历打印等专区。
到场的一名新闻传播学院2026届毕业生手持简历,刚刚结束与北京一家国企的沟通,满脸期待:“我一直在关注解说岗位的招聘,今天现场有不少中意的单位,已经充分沟通了解,投递了简历,下午参加面试,希望自己面试顺利。学校这次双选会非常及时,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成本。”
据统计,本次双选会汇聚了来自河北、北京、天津、浙江、山东等省市的110余家优质用人单位,包括长城汽车、晏钧设计、青岛啤酒等知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800多个,涵盖播音主持、艺术设计、影视制作、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双选会用人单位共收到简历投递5200份,吸引了2600余名毕业生到场参与。初步统计,本次双选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学生1380余名。本次秋季双选会实现了校企供需的高效对接,成为2026届毕业生求职路上的重要助力,多家用人单位也表示此次招聘效果非常好,今后将持续与我校深入合作,建立长期人才输送渠道。
查看详情

28

2025.10

迎评促建|我校举行2025-2026学年新进教职工研习营入职培训开班仪式

为让新教职工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教师发展中心于10月24日在兴安校区举办2025-2026学年新进教职工研习营入职培训开班仪式,常务副校长王锡朝和相关处室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王锡朝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情况、人才培养等方面。王锡朝副校长希望新进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师德修养,苦练教学基本功,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结合我校即将到来的审核评估,王锡朝副校长强调,要对标补短,夯实教学基本功,在确保教学规范性的同时,主动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效性;要主动担当,认真学习评估知识,熟悉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并协同教研室系统梳理教学档案、课程材料完善等工作,确保评估材料完整准确,为评估工作贡献力量。
开班仪式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全体新教职工开展制度学习和素质拓展专题培训,并邀请教学督导办吕云峰和王存修两位教授开展《高校教学的底层逻辑》和《OBE理念指导下的教案编写课件》讲座。接下来,教师发展中心还将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及教学方法等专题活动,对新入职教职工开展全面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早日成为合格教师。
查看详情

28

2025.10

产教融合|我校当选生命健康产教联盟首届常务理事会单位

10月24日,生命健康产教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暨理事会会议在大连艺术学院顺利召开。我校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受邀参会,校长助理刘瑞红出席会议。河北传媒学院正式入选首届常务理事会单位,李锦云校长当选为联盟常务理事,标志我校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方面迈上新台阶。
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及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联盟首届理事长围绕“政产学研医资用”七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系统阐述了联盟未来的工作规划与发展愿景,擘画出生命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医疗机构和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紧扣“共享共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主题,聚焦银发经济、新技术革命、适老化设计、艺术疗愈、智能康养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各方就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转化等核心内容达成广泛共识,致力于构建跨领域、深层次、可持续的协同合作机制。
查看详情

27

2025.10

三部作品获奖!河传学子在“未来电影计划”展风采

 
10月25日,首届“未来电影计划·香岛湾全国大学生短片季”荣誉颁授典礼在山东烟台香岛湾举行。本届短片季以“青年·教育·未来电影”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183所高校的1695部参赛作品,竞争激烈。我校影视艺术学院毕业扶持计划作品《囿于昆仑》、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作品《斑斑》凭借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视角,从全国千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评委会关注作品”,影视艺术学院作品《游梦凯里》荣获“评委会鼓励作品”,展现了河传青年影人的不凡实力与无限潜力。
 
 
 
查看详情

27

2025.10

我校学生在全国数字媒体科技竞赛中获佳绩

10月24日至26日,在2025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国赛中,我校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学生祝赫、王萧方及其团队作品从全国各个地区的1534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共获国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
    本次竞赛中荣获AIGC赛道国赛一等奖的作品《策马无疆》以AIGC技术构建了磅礴大气的视觉场景,融合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部荣获AIGC赛道国赛二等奖的作品《SO WHAT WILL YOU DO》则风格前卫,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与科技的关系,体现了团队对于AIGC技术的娴熟运用荣获其他赛道国赛二等奖的作品《钱语千年》用交互技术展现了我国从古至今的货币系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现。
    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近年来在AIGC技术、交互设计领域深度探索。此次获奖展现了学院扎实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彰显了学院教育教学与前沿科技交叉融合教育上的显著成效。
查看详情

27

2025.10

我校学生在2025年中国天津第三届体育舞蹈公开赛中获佳绩

10月25日-26日,2025年中国天津第三届体育舞蹈公开赛暨滨海新区第五届社区运动会体育舞蹈公开赛圆满举行。我校舞蹈艺术学院国标舞教研室主任李静,教研室专业教师高星、宋志杰带领26名选手参加此次赛事,获得7个第一名、9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

本次大赛由天津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主办,吸引了6个院校、48个代表队参赛。大赛涵盖拉丁舞、摩登舞、团体舞三大竞赛类别,满足不同舞种爱好者的竞技需求。裁判团队则汇聚国内高等院校国际标准舞专业教授、国家级裁判及行业资深专家,严格遵循赛事规则执裁,确保评分公平、专业、权威,为赛事质量保驾护航。

 

 

 

 

查看详情

26

2025.10

河北传媒学院师生助力长城文化国际传播

1024日,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改婷教授、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陈娟教授受邀出席在秦皇岛市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举办的“京津冀长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国际传播推介活动”。此次活动中,国际传播学院教师团队承担了部分文物知识的翻译工作,体现出精准的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此前,国际传播学院师生已为长城文化传承展开系列行动。今年暑假期间,学院组织“助力长城文化弘扬”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长城砖制作体验、长城知识专题学习、实地考察长城保护现状等形式,深入理解长城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未来,国际传播学院将进一步深化长城文化国际传播实践,通过创新传播形式,让世界读懂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次系列活动展现了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在文化遗产保护与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积极探索,为长城文化走向世界注入青春力量,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创新范本。

 

 

查看详情
 

共 74 页 734 条记录,每页显示 10 条。